201907 慈悲不丢51555

 

在《楞严经》中,佛陀特意讲述“五十阴魔”,提醒后世修行人可能遭遇的种种境界偏差。杨宁老师以生动比喻,指出魔并非外在威胁,而是源于欲望未尽、戒律不精。本文以“慈悲不丢”为核心,带你看清魔境本质,并给出落地的修行指引。

缘起

佛陀在楞严会上原本欲罢法座,却又回身坐下,只因想到未来众生仍会陷于魔境。老师借此情景提醒:

  • 魔由心生——情欲与我执未除,便招感阴魔附体。

  • 慈悲乃护身铠——持戒精严、大悲为怀,魔无处可入。

观念阐释

五十阴魔究竟是什么?

  • 其根本在“情欲未尽、戒律不精”,并非神秘怪力。

  • 恐惧常来自“先入为主”:未遇魔境,心中已筑高墙,反而处处见魔。

天魔的“委屈”

老师巧用拟人手法:天魔抱怨《楞严经》“点名批评”它,好像佛不公正。实际上——

  • 天魔神通广大,人类难以抗衡,佛陀特意示警。

  • 妖精蛇狐,人可抗衡;天魔不可,须靠楞严咒与正见。

小草与牡丹的启示

  • 小草不必变成牡丹才能成佛;众生本具佛性。

  • 关键在当下觉悟,而非执著外相与身份高低。

修行方法

持戒精严

  • 五戒为根: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酒。

  • 以戒为师,魔境即难侵。

圆满空性正见

  • 轮回如梦,境界如幻,不为相所缚。

  • 出神、宿命通等体验,皆须安住空性。

慈悲为核心

  • “慈悲心绝对不能丢”,否则容易滑向无情与我慢。

  • 任何境界下,依当下所能行的慈悲去利益众生。

情欲的正确认知

  • 问题不在是否结婚、单身,而在对情欲的执著与恐惧。

  • 心若止水,则情欲也成助道缘。

常见误区

  • 魔影重重综合症:未遇魔先恐魔,一味挂楞严咒“备战”。

  • 沉迷境界:留恋出神游历,把禅悦当终点。

  • 把情欲视为障碍:用恐惧而非智慧面对感情。

  • 相上分别:执著“学了三十年”与“初学者”之差别。

结语

五十阴魔只是心性的镜子。若能以戒为师、以空性为理、以慈悲为怀,一切魔境转为道用。记住老师的话——慈悲不丢,正见自稳。

修行提示

· 每日观照:情欲起时,先察心念,再观其空。
· 诵持楞严咒,与戒律相应,强化护持力。
· 境界现前不惊不喜,提醒自己“这也是梦”。
· 将慈悲落实在身口意:一句善言、一念善心、一个善行。

 

文章作者: Mark Jin
版权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Mark Jin 笔记
修行 慈悲 天魔 杨宁 铠甲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