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听说过马斯克的强硬与高压,却未必真正理解他的独特之处。曾领导特斯拉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团队的 Andrej Karpathy,总结出马斯克与众不同的四个关键做法。读完这篇,你会更清楚他如何依靠小团队、高强度与一线决策推动进展。

小而强、技术导向的团队

在大多数公司,团队会默认不断扩张,层级也越来越多。马斯克则反其道而行,始终抵抗不必要的增长,强调以少胜多、以强带强的技术团队。

“在公司里,团队会自然变大。Elon 总是在对抗这种增长……我经常得‘求’着去招人。在大公司里,很难淘汰低绩效员工;而 Elon 对移除低绩效者是友好的。我反而要为团队成员据理力争,因为他会默认先移除人……所以要保持一个小而强、技术性极强的团队。坚决不要非技术的中层管理。这是第一条。”

要点:

  • 小规模但战斗力强的核心团队

  • 非技术的中层管理尽量避免

  • 对低绩效保持严格的“减重”机制

反停滞:高密度工作与反“大会议”文化

马斯克不喜欢停滞,更不喜欢被冗长会议占据的低效合作。他鼓励所有人对会议“用脚投票”,只要不产出或不学习,立即离场。

“他不喜欢停滞……他不喜欢大型会议。他总是鼓励如果一个会议对你没用,就离开。你真的会看到在大会议上,如果你没有贡献或学习,就直接走。这是被完全鼓励的……很多大公司会过度照顾员工,但在这里更少。文化是:你来这儿是为了做出最好的技术工作,而且是高强度的。”

要点:

  • 让办公室保持“有活力”的兴奋感

  • 大会议少开,鼓励“随时退出”机制

  • 目标是做出最好、最硬核的技术工作

CEO深入一线:直接与工程师对话

与很多层级遥远的 CEO 不同,马斯克会把大量时间给工程师,直接对话、直取事实。

“通常公司 CEO 是一个远在五层管理之上的人,只和自己的 VP 们说话……人们 99% 的时间都在和 VP 交流。[Elon] 可能有 50% 的时间在这件事上。他只想直接和工程师说话。如果团队小而强,那么工程师和代码才是事实的源头……而不是某个经理。他要直接和他们交流,了解真实进展,并决定应该如何改进。”

要点:

  • 工程师与代码是“唯一真相”的来源

  • 减少信息层级损耗,快速对齐现实与决策

  • 让小团队的“事实”直接驱动产品路线

亲自清障:快速打通关键瓶颈

Karpathy 认为,外界低估了马斯克亲自参与日常、移除瓶颈的程度。他会迅速从问题源头切入,直到问题被解决。

举例:工程师反馈“GPU 不够用”。如果 Elon 第二次听到同样的问题,他会立刻把 GPU 集群负责人拉到电话里;如果瓶颈在供应商,他会直接把 NVIDIA 的 Jensen Huang 拉上电话。

要点:

  • 复现两次以上的痛点,立即升级到“清障模式”

  • 直达责任人,必要时直通供应链最高层

  • 用“速度与对齐”替代层层请示与等待

行动建议

  • 聚焦“少而精”:控制团队规模和层级,优先建设强技术骨干。

  • 建立“随时退出”的会议文化:只保留对产出或学习有效的讨论。

  • 负责人直连一线:将工程师与代码作为事实基准,缩短信息链路。

  • 建立清障机制:问题重复出现两次以上,快速升级到关键责任人。

  • 对低绩效“减重”:为团队持续腾挪带宽,保障高密度产出。

金句回顾

“保持一个小而强、技术性极强的团队。不要非技术中层。”

“如果会议对你没用,就离开——这是被鼓励的。”

“工程师与代码是事实的源头。”

“同样的瓶颈出现两次,就把关键人拉到电话里,直到打通为止。”

——基于 Andrej Karpathy 对马斯克的观察与总结

 

文章作者: Mark Jin
版权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Mark Jin 笔记
其他 小而强 技术导向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