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我慢:开启慈悲与平等的修行之门
202001 话我慢51481
当我们高举自我、俯瞰众生时,内心其实正滑向寒冰地狱的孤冷。唯有放下我慢、体贴众生的觉受,慈悲与温暖才会从心底自然涌出。本篇汇聚杨宁老师关于“我慢”与修行方法的指引,愿助你在日常中觉照起心动念,回归柔和平等的心性。
缘起
一次提问中,学员求教如何精进修行。杨宁老师开示:可先研读《楞严经》,依止耳根圆通法门,配合止观,日常再行布施、广结善缘。然修行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方法,而是深藏心底的“我慢”。若不及时觉照、对治,“慢心”将把我们推入冷漠孤绝的处境。
观念阐释
什么是“我慢”?
· 视己为高,轻他为低;总想做“主导一切的帝王”。
· 认为“我说了算”,别人皆不足取,却不顾众生真实的感受。
· 即便行善布施,也居高临下,如皇帝施恩,难生真正功德。
老师比喻:孔雀因自恋其羽而瞧不起母鸡;修行人若迷醉于才华、琴棋书画,同样落入“心淫”与“我慢”的陷阱。
我慢带来的后果
内心寒冷,难与众生相融,终成“孤家寡人”。
功德难聚,行善却无温暖喜悦。
习气放逸,如脱缰野马,牵引我们造业轮回。
修行方法
1. 耳根圆通——从“停下反应”开始
・ 聆听声音时,觉察心是如何立刻定义“汽车”“人声”。
・ 训练自己“听而不攀缘”,让念头止息,六根渐清净。
・ 一根得解,六根皆解;由此洞见“根尘同源”的真相。
2. 止观并行——座上工夫
・ 坚持坐修,观照念起念灭,令心渐空灵。
・ 持戒、念佛、积善皆为辅翼,帮助你真正“停下来”。
3. 广行布施——以慈悲软化傲慢
・ 行善时体贴受者感受,而非满足自我成就感。
・ 视众生皆平等,如佛菩萨“蹲下来与我们说话”。
常见误区
· 只求法门技巧,忽视内心慢心的调伏。
· 把“功夫境界”当成名利再次执着。
· 以“我可以”之心评判他人,结果远离众生亦远离佛道。
结语
修行不在于外显伟业,而在于当下这一念是否柔软、平等、慈悲。放下“我慢”的高台,你会发现众生亦如你般渴望温暖,佛性本自平等。
修行提示
每日静坐,观一念傲慢升起时,立即放下。
与人言说前,先想“此语能否令彼心温暖”?
行布施时,保持谦卑,视对方为成就自己慈悲的善知识。
熟读《楞严经》《无量寿经》,坚定往生极乐世界之信愿。
念佛号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如摄心密码,随时忆念。
愿你以平等慈悲之心,步步远离傲慢寒冰,步步趋近觉悟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