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03 千处祈求千处应22349 

在修行路上,我们常因未知而恐惧,却又向往突破时空的自在。杨宁老师以「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」为例,告诉我们:心若圆通,万物同在。当你读完本文,将更明白心如何超越时空,以及如何在日常中练习耳根圆通,化解恐惧。

缘起

  • 害怕鬼神、未知与黑暗,是因为我们对「时空」与「心」的关系缺乏了解。

  • 观世音菩萨能一念听遍众生呼唤,并即时回应,正说明心不受时空限制。

  • 明白心的本质,才能真正安住当下,不再被恐惧牵引。

观念阐释

1. 心超越时空

  • 老师举例:若耳根圆通,当下既能与眼前人交谈,也能同时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——因为「心」本就不被时空束缚。

  • 「千处祈求千处应」并非神话,而是心同时感知、同时回应的自然功能。

  • 手机、网络是外在的「天耳通」;而修行则是在内在开发同样的能力。

2. 六根互用,打破局限

  • 眼耳鼻舌身意原可互通,但人类习惯把功能局限在单一感官。

  • 例:眼只认色,耳只辨声,于是形成「看不见就恐惧」的盲区。

  • 修「圆通」就是回归一心,让六根互用,突破维度差异。

3. 香与臭,只是心的定义

  • 屎壳螂滚粪蛋,自得其乐;证明「臭」并非绝对。

  • 人们把冰冻多日的动物尸体加调料便称「香」;可见香臭皆由分别心执取。

  • 《心经》言「不垢不净」,提醒我们超越二元对立。

修行方法

  1. 观心:

    • 随时观照「恐惧」从何而起——大多源于对未知的想象。

  2. 耳根练习:

    • 静坐时闭目专听周遭声音,不评判远近、方位,只觉知「声音即心」。

  3. 六根互照:

    • 进食、闻香、观色皆观其生灭,体认感官只是心的投影。

  4. 慈悲回向:

    • 将听闻到的苦难众生,以观世音菩萨之心发愿回向,练习「一念即应」。

常见误区

  • 把神通当目标:圆通是副产品,若执着于「看见」「听见」反易落入幻境。

  • 修行后更排斥世间:阶段性敏感属正常,记得对自己宽容;终点是「不垢不净」。

  • 恐惧即真实性:听到声响不等于「鬼在床边」;可能只是心跨越维度的感知,不必过度解读。

结语

心无时空,何惧黑暗?当我们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练心,耳根圆通自会显现。愿你在每一次恐惧升起时,都能转念观心,见到本具的自在力量。

修行提示

· 恐惧来时,先深呼吸三次,提醒自己「声相皆心」。

· 遇到异象先发慈悲心,观想光明遍照,不急于判断真伪。

愿你以无畏心,步步迈向圆通。

 

文章作者: Mark Jin
版权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Mark Jin 笔记
修行 时空 杨宁 圆通 六根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